市文化旅游局介绍,2022年11月21日,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几天后将被“奋力轮"带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航运史、陶瓷史、经济史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江口二号古船从发现到水下调查、再到整体打捞,科技赋能始终是推动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核心动力。
为了平稳安全提升弧形梁形成的沉箱并顺利将其护送至船坞,创造性地设计并建造出一艘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奋力轮"主尺度长130米,宽34米,型深9米,设计吃水6米,两端设有同步提升装置,在船中部开口,自带一个长56米、宽20米的月池。穿梁完成后的弧形梁沉箱装载着古船直接由“奋力轮"从海底提升至中部月池,并转运、卸载至船坞,一艘船完成了提升、运输、卸载三项任务,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性强、科技含量高等诸多优点。
打捞工程船“奋力轮“采用弧形梁的整船打捞方案,由于是整船打捞所以要特别注意提升力的大小,不但要为这次的成功打捞提供保障,而且要为以后类似打捞提供精确打捞的数据经验。在每根弧形梁液压提升装置上装载着上海耐创技术有限公司的F35CS-400T环形力传感器 ,可以得到打捞提升时的准确打捞力值数据。包括古船船身、海水和淤泥,被紧紧包裹在22根钢铁弧形梁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考古沉箱"中,整体重达8800余吨,经过近4个多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古船桅杆清晰可见,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21日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艘清代贸易商船,船长约38.1米、宽约9.9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它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帆船。“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发现,印证了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更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珍贵历史见证。"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说。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是水下工程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完·美结合,为国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案例、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说。
11月20日在“大力"号上拍摄的等待作业的“奋力"轮。图/新华社 王翔
环形力传感器F35CS-400T
上海耐创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测力传感器的生产研发,以及进口多轴测力传感器与动静态扭矩传感器的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欢迎咨询。